解读:家具经销商的十大“商”与十大“伤”

时间:2016/8/16 11:56:04信息来源:互联网 点击:
导读:什么样的经销商能做得更好?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如今的经销商要成为金牌经销商,需要具备这十大先进思维

  什么样的经销商能做得更好?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如今的经销商要成为金牌经销商,需要具备这十大先进思维。以下文章内容是中国十大家具品牌的笔者通过一些成功与失败经销商的案例,结合自己多年经销商管理的切身体会作出的总结,与广大的家具经销商一起分享,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家具经销商的十大“商”

  一、诚信思维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很多家具经销商日落西山,是因为诚信缺失引发人才流失和团队危机所致。经销商可以自问下,答应客户的事情是否兑现?答应员工的事情是否兑现?有木有员工因你无信离开?售后服务是不是能拖则拖?诚信是成就金牌经销商的灵魂。为什么很多的业务员在年初都要换工作?因为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本来有10万元的提成,结果老板七算八算,提成只剩下万八块钱了,所以一气之下就走了。不讲诚信的经销商只能赚点小钱,诚信才可能成就大富。

  二、品牌思路

  家具经销商应该在当地打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厂家的品牌最强,广告最多,经销商自己没有品牌意识,同样也做不好,做不大。家具经销商你是打自己的品牌还是打厂家的品牌?未来是品牌世界,只有跟着厂家品牌走,才可能成就品牌影响力。比如有些经销商,叫做赵记家具行,里面卖的是杂牌家具,这怎么可能做好做大?当然,如果有自己的独特手艺和祖传秘方,倒是可以,那叫传承。如果是大众家具消费品,跟着厂家的品牌走才是王道。

  三、专一思维

  专一思维是和品牌思维在一起的,做品牌就要专一,你挂的是某某家具的牌子,里面卖的是杂牌军,挂羊头卖狗肉。你说,某某品牌的贵,没人要,大家都要便宜的。那你告诉我,哪个卖便宜货的经销商做的很好很大?我所知道的卖杂牌的都是做了一段时间不了了之,因为厂家支撑不下去了,售后没人理了,于是你只好跑路了。家具经销商,凡是经营几个牌子的,都发展的不怎么样。不专一,就不会专心,继而无法专注。做得最好的经销商,都只做一个牌子。

  四、行商思维

  坐商已经成为过去式,守在门店等顾客上门是上个世界的事情。进攻是最好的放手,经销商只有主动出击,才可能抢占市场。看经销商做得好不好,看老板每天在干什么就知道,如果每天只是坐在店里,那是没办法做好的。当然,十年前没问题。现在不行了,竞争惨烈,不主动出击,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以前是卖方市场,现在是买方市场。时过境迁,唯有主动出击,才能畅享未来。所以要去小区做推广,去和设计师接触,去搞促销,去搞酒会,去搞团购,去拿工程,去联盟。

  五、进取思维

  一些家具经销商赚了一些钱,小富即安,不再努力,再无进取之心。其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逐渐被市场淘汰,被对手吃掉。还有一种经销商就是,卖几单是几单,反正能养家糊口就行。这样的结果也只有一种,不是自己淘汰自己,就是被厂家淘汰。有些经销商一开始和厂家一起发展,但是跟不上厂家的步伐,没办法,厂家只好把你淘汰。他说,我们一路坎坎坷坷,当年我为你生,为你死,为你奋斗一辈子,今天你就一脚把我踢开,有没有一点良心?其实厂家也不想,因为市场是残酷的。厂家可以和你讲感情,但市场不会跟厂家讲感情。

  六、投资思维

  任何收益都是需要投资的,投资不一定马上有收获,但不投资,一定没有收获。一味地依赖厂家的资源,天天吵着向厂家要资源的家具经销商是没有发展的。在促销上,在宣传推广上,在品牌建设上,在员工培训上,你投入了多少?有的经销商说,我也想培训团队,可是一培训,他们就跑了,这是典型的小农意识思维。有的经销商说,我也想打打广告,搞搞促销,可是亏了怎么办?不投入,不会有未来。你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是给品牌做加法,慢慢地你的口碑就来了,收益自然有了。

  七、压力思维

  不给自己压力,一定缺乏动力。很多家具经销商不敢或者不愿压货,抱着卖多少就是多少的消极心态,这样市场空间只会越来越小。经销商为什么不敢多压些货,因为没有进去思维,没有品牌思维,没有投资思维,卖一单就提一单的货,卖不动就不提货,其结果依然很清楚,不是被市场淘汰就是被厂家淘汰。压货就有动力,就不会追求过高的利润,薄利多销,抢占市场,知名度有了,影响力有了,慢慢就越做越大了。要知道,金牌经销商都是被厂家压货成就的。

  八、客户思维

  客户是家具经销商的衣食父母,不重视客户,客户就不会重视你。要不断地创造客户价值,超出客户期望,才会赢得好的口碑和影响力。经销商要转变一个理念,你不是在卖家具,而是在卖服务。如今的生产技术都容易达到相同水平,产品同质化严重,不可能所有的品牌去烧钱打广告,对于二线三线,甚至更多的非知名品牌,靠什么抢占市场?那就是服务。服务的核心就是要创造客户价值,尤其是非业务的客户价值,比如海底捞给客户擦皮鞋就是一种非业务客户价值。

  九、分享思维

  分享创造价值,分享成就未来。经销商赚了钱,山珍海味,纸醉金迷,却不懂得和员工分享一点点。结果是团队核心成员离你而去,或者被挖走,甚至变成你的对手。孙子说,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就是说,打了胜仗,一定要懂得奖赏。奖赏应该成为每个家具经销商必须的经营理念,多奖励,少责骂和惩罚。问题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能真正贯彻执行的也是少数。有的经销商为了留住核心员工,给他们支付买房子的首付款,或者免息贷款给员工买车,也是一种好的分享形式。

  十、电商思维

  比尔盖茨说,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电子商务在中国高速发展,未来几年内,电子商务是每个企业的标配,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自媒体的力量,可以创造新的奇迹。传统家具企业进军电子商务,不是去淘宝和京东开个店那么简单,而且这样的开店已经开始落伍了。未来几年家具品牌要关注一个重要的电商发展趋势,那就是O2O模式。家具经销商和厂家应该充分利用线下家具实体门店的优势,开展线上营销,线下体验,开创新的营销局面。

  经销商要做大做强,成为金牌经销商,就应该按照上述思维去做。如果做不好,定将天理不容。最后,分享巴菲特的一句话:“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做成长,做你不愿做的事情叫做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做突破。”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具经销商也是一样,成功的似乎都能找到一些共同的特质,而失败的原因却是各有不同。但仔细分析,也能找到一些共同的规律。

  家具经销商的十大“伤”

  一、经营方式落伍

  勤奋务实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德,在大多数家具经销商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每天起早贪黑,店内外大小事务都是亲力亲为,不给店员授权,自己也不敢离开店面,更有甚者,每天晚上睡觉做梦都是怎么把生意经营好,这种精神着实让人佩服。

  在生意的起步阶段,老板凡事亲力亲为是有必要的。但问题也出在这里,如果什么事情都是老板包办,能力差的员工得不到提升,能力强的员工觉得没有发挥的空间,大家就谈不上对老板尽心尽力了。几年下来,钱是挣了一点,但老板并没有建立起一支有能力的经营队伍。

  这种经营方式,在一个不太成熟的小市场前期能够取得一定业绩,但随着市场扩大,以及竞争的加剧,这种方式就明显落伍了,这时候更多的是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去竞争。否则,最后的结果是经销商老板自己累个半死,但生意却越来越差,而且会被厂家一句“经销商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速度”无情淘汰。

  二、放羊式的管理

  与上述经销商相反,有些经销商则想轻松地挣钱,所以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

  “甩手掌柜”不是什么老板都能当的,如果真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是当老板到了一定境界。但事实上很多老板是“甩手”了,但最后“掌柜”却当不成了。

  当“甩手掌柜”的前提是老板要掌握大方向,要有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要有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并具备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与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否则,就成了“放羊式”管理,老板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店面、员工的真实状况,生意不好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也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这种管理方式,老板做决策是“跟着感觉走”,员工一盘散沙,生意当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最终走入死胡同。

  三、小富即安的态度

  很多家具经销商,在创业之初非常有激情,凭着自己的勤奋和一些优势资源往往能经营得有声有色,但当日子过得舒坦了,就容易小富即安,原地踏步,没有危机意识。等到竞争对手壮大了,自己无力还手,后悔也来不及了。

  河南某县级市的一位经销商,此前代理国内一个比较知名的品牌,店面面积100平方米左右,当时那个市家具品牌不多,全国性品牌只有3个,区域性品牌不超5个。这位经销商勤奋务实、能说会道,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销售额就超过150万元。

  彼时,厂家要求该经销商在竞争对手未大规模进入前,把店面扩大到200平方米左右,一方面提升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抬高对手进入的门槛。但该经销商觉得生意不错,以各种理由拒绝调整。结果好日子只过了2年不到,将近20个知名品牌进入当地市场,其中几个大品牌店面都是200平方米以上。该经销商的生意立即受到严重冲击,当他决定升级店面时,机会已经错过,悔之晚矣。

  四、促销过于频繁

  促销是提升终端销量的一把利器,哪个经销商都离不开。但同时促销也是兴奋剂,它只能起到一时的销量拉升作用,促销过于频繁则会产生副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家不做促销是“等死”,但频繁地做促销是“找死”。现在,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发现自己得了“促销依赖症”:不搞促销没销量,搞促销没利润。而且很多经销商是“被促销”:厂家需要走量、区域经理的提成也来自销量,于是经销商被逼不停地促销,而且力度一次比一次大,次数越来越多。最终的结果是经销商的销量看似增加了,落在口袋里的钱却变少了,价格也是越卖越低。曾经有个扬言要做“价格屠夫”的品牌,就是这样自掘坟墓的。

  在家具市场,促销是一定要做的,但必须限时、限量、限款式,度的把握很关键,正所谓过犹不及。

  五、被无良厂家套牢

  纵观当前中国的家具行业,企业众多,而且良莠不齐。很多厂家在招商的时候,花言巧语,罗列出各种优惠政策,甚至店面样品都不要钱,白送给经销商,店面装修厂家也给予补贴,经销商感觉像捡了个大便宜。但一旦加盟之后,厂家就不管不问,产品的品质和交货期没有保障,对经销商也没有帮扶和管理,让其自生自灭。如果经销商做不好,厂家也不管,只是以重新招商来要挟。这类经销商是典型的被无良厂家给套死了。

  六、业务员干私活——跑单现象

  在中国家具行业,还存在业务员干私活——跑单现象。

  跑单就是业务员打着经销商的旗号去接单,但实际交付给消费者的并不是该经销商的产品,而是假冒伪劣或者以次充好的产品。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一是因为经销商过于看重短期利益;二是经销商对业务员疏于管理;三是有无良的业务员引诱经销商“出轨”。

  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很多消费者并不专业,辨别能力也较弱,很难在短期内发现业务员做了“狸猫换太子”的小动作,使得业务员能够浑水摸鱼,对经销商和消费者两头欺骗。

  因此,如果经销商不痛下狠心,壮士断臂,就容易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七、不能专注经营一个品牌

  一些做品牌的经销商以前是靠做杂牌起家的,这些经销商看到杂牌没有前途,所以才选择加盟前途更加光明的品牌厂家。但有些经销商加盟了某个品牌,还私底下保留着自己以前经营的杂牌,他们认为这样保险系数会高些。

  其实,这样“脚踩两只船”,不一心一意经营一个品牌对经销商来说风险更大。一是经销商认为自己仍有退路可走,经营不好品牌,大不了再去做杂牌;二是由于经销商分散了自己的精力、财力、资源,如果品牌经营不起来,厂家就会对经销商不满意,甚至作出撤换经销商的决定,经销商的努力随之付诸东流。

  东北某省会城市就有这样一位甘姓经销商。甘老板在经营某知名品牌的时候,还在经营自己以前做的杂牌,结果做了三四年都没有起色,而且不断走下坡路。该知名品牌负责人多次劝说甘老板放弃杂牌,但始终不见其实际行动,厂家最终放弃了甘老板,重新招商。

  八、任人唯亲

  很多经销商都是夫妻店起家,在经营中或多或少地任用了自家亲戚。这本无可厚非,但应该唯才是举,对那些能力不行的亲戚,不要“凑合着用”,否则受损失的只有经销商自己。

  如华北某市的经销商老王,取得了国内某知名品牌在该市的代理权。老王在该市的核心商圈选了一个很好的店面,并花大价钱精心装修,但由于老王和夫人都有其他的工作,就把店面全权交给其小舅子小郭来经营。哪知道这个小郭是个典型的眼高手低,看什么人都不顺眼。他的经营管理能力非常一般,店面人员流动频繁,最后只剩下小郭一个光杆司令。这种状况下,销售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但老王却碍于亲戚情面,继续重用小舅子。最后亏损严重,老王不堪重压,只得向厂家申请退盟,关门歇业。

  九、没有选对合伙人

  现在的经销商,由于资金紧张和人脉关系问题,合伙经营的比较多。因此,合伙人的选择非常重要,一旦选择不当,就会后患无穷。

  现在行业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当生意刚起步或生意不好的时候,合伙人之间不会有太大的矛盾,反而是生意越做越大的时候,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

  例如掌握实际经营权但在合伙股份中占小股的合伙人,如果品行不端,最容易为了自身利益而侵害大股东的利益,与大股东发生冲突。

  合伙人之间利益的制度安排非常关键。特别是对握有经营权的小股东,大股东要给予其利益上的倾斜。比如,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要适当提升小股东的占股比例,认可小股东的经营能力和业绩,才能有效防止小股东因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而心态失衡,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

  十、目光短浅

  一部分经销商由于目光短浅,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市场越做越萎缩,最后厂家不得不将这种经销商换掉。

  如河北省S市的经销商老杨就是典型的例子。他起初在当地的建材一条街上有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店面,生意还算可以,每年都有钱赚。

  后来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全国连锁大卖场红星美凯龙进驻S市,厂家要求老杨进驻,因为彼时建材一条街这样的销售场所已经开始失势,全国连锁卖场逐渐成为家居建材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但老杨以红星美凯龙位置偏、人气少为由,拒绝进入。一年之后,红星美凯龙经过市场培育,人气越来越旺,成为S市消费者购买家居建材产品的首选场所。而老杨所在的建材一条街,生意一落千丈。这时老杨才想着进红星,但为时已晚,红星卖场已经没有位置了。老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厂家取消了品牌代理权。

- END -

延伸阅读: